期刊简介
本刊由山西省卫生厅主管,山西中医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为双月刊,逢双月末出版,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刊物(国内刊号:CN14-1265/R,国际刊号:ISSN1671-0258),全国各地邮局(社)均可订阅,也可以直接向本刊编辑部订阅。辟有中医药科学前沿问题、医史文献、实验中医药学、临床研究、临证经验、生物医学、中药制剂工程与技术、中医药知识产权论坛、中医药产业化论坛、专家访谈、文献综述等20多个栏目,本刊遵循"用新视角透视中医药科技发展,反映高水平中医药研究成果,及时提供临床经验精华,积极促进中西医学术交流,努力培养中医药科技名家"的办刊宗旨,以独特的栏目设计,为广大作者和读者提供更广阔和更具有弹性的思维创意及学习空间。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山西中医学院
出版部门: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02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65/R
邮发代号: 22-7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江西
出版地区 江西
订购价格 19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山西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山西中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1-0258
- 国内刊号:14-126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中医方剂反成配伍“十合度”
反成配伍方法是祖国医学大胆而独特的创举,是中医药哲学精华的完美体现.反成配伍并非简单地将性味相反的药物组合在一起,其蕴含着高深的科学原理和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在临床应用中,只有符合法度,尺度适宜,才可获效.通过研读前辈中医方剂配伍规律,试从阴阳、生克、升降、上下、散收、寒热、补泻、润燥、动静、刚柔十个方面探析中医方剂反成配伍合度规律.......
作者:杨林森;万晓春;冯泳 刊期: 2012- 03
-
探析两汉至明清蜂房临床应用之嬗变
探究蜂房的历代应用沿革,分析其配伍规律,可为该品的临证运用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两汉至明清,不同历史阶段,蜂房发挥的功用及临床运用各有特点,体现在:两汉至唐代,本品多为攻毒疗疮之用,主治疮毒、瘰疬、痔瘘诸疾;至宋金元时期,在对该品攻毒疗疮认识的基础上,强调了蜂房祛风止痛,息风止痉功效的发挥,故此期蜂房的运用范围扩展至牙痛、风痫等病证;而至明清时期,论及蜂房攻毒杀虫,祛风止痛的功效,多宗“以毒攻毒”之......
作者:于鹰;平静;王均宁;张成博 刊期: 2012- 03
-
金匮肾气丸制方原理探析
金匮肾气丸为中医温补肾阳的代表方,历代医家关于其制方原理各持见解,现代历版方剂学教材中有关其论述也多有异.基于方证相关的学理,通过对肾气丸主治病证的病机和对丹皮药味的性能作用的分析,对其制方原理提出独特见解.......
作者:李聪;谢鸣 刊期: 2012- 03
-
黄元御六气治方思想探析
方剂本质乃基于病机、药性基础上的药物选用,病机之本本于五运六气,病机明、药性谙,则百病莫逃.黄元御认为六气之变为百病之纲,六气应人又有标、本、中气之别,故治疗宜明六气之标本中气之从化.以《四圣心源》中所载方剂为例,结合《素问》等经典论著疏明黄元御六气治法的遣方择药思想.......
作者:胡谦;方向明 刊期: 2012- 03
-
三圣汤及其固体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
目的:探索三圣汤固体汤剂与传统汤剂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确定三圣汤固体汤剂能否代替传统汤剂.方法:对三圣汤水煎剂及其固体汤剂的HPLC图谱进行比较,探索二者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从三圣汤水煎剂及其固体汤剂中共检测出24个峰,二者指纹图谱的相关系数为0.966.结论:三圣汤水煎剂及其固体汤剂主要化学成分的峰面积存在一定差异,但组成基本相同,其共有组分的比例相近.......
作者:林渊;周良良;罗永东 刊期: 2012- 03
-
活络效灵丹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目的:筛选佳的活络效灵丹颗粒剂成型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方法,以颗粒流动性、溶化性、吸湿性等为评价指标,筛选出处方中加入辅料的种类及佳的成型工艺条件.结果:确定佳成型工艺条件为药粉与乳糖的比例为17:13,用95%乙醇溶液制颗粒.结论:确立活络效灵丹颗粒的成型工艺合理、可行.......
作者:黄云枫;张彤;韩向东 刊期: 2012- 03
-
酵母发酵技术对黄芪中多糖含量的影响
目的:初步探讨酵母菌发酵对黄芪药材中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苯酚-浓硫酸法对不同发酵时间下的药材发酵液中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并与传统水煎法中黄芪多糖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传统水煎法中黄芪多糖的产量约为16.1mg/g,产率为1.61%;微生物发酵法在发酵佳时间黄芪多糖的产量约为18.4mg/g,产率为1.84%,两种处理方法对黄芪多糖的产率影响相差0.23%.结论:酵母菌发酵黄芪药材对黄芪多糖含量......
作者:郭羽;刘必旺;徐荣芳;薛慧清;李艳彦;闫润红;周然 刊期: 2012- 03
-
从补阳还五汤教学中体会气虚与血瘀的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学科是学习方剂学的基础,在方剂学的教学中又可以帮助学生对这些学科相关内容的理解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本文以补阳还五汤教学中的体会为例,介绍如何使同学们深入理解气虚与血瘀的关系,在临床上如何灵活正确地运用此方.......
作者:李艳彦;张永刚;闫润红;梁琦;王永辉;周然 刊期: 2012- 03
-
结合制方医家学术思想,探讨“火郁发之”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火郁发之”即对于火郁病证要采取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张仲景、李东垣、刘完素、朱丹溪、吴鞠通、王清任等医家都对此有理论阐述与名方传世,我们试结合制方医家学术思想,以探讨“火郁发之”理论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赵黎 刊期: 2012- 03
-
基于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对方剂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的兴起和发展,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公认.将两个新兴学科引入到方剂教学中,从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授课内容及提高教学能力四个方面提出方剂学课程教学改革设想.......
作者:张业;赵欣纪 刊期: 2012- 03
动态资讯
- 1 日常天灸与三九天灸治疗鼻鼽的临床疗效
- 2 微波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
- 3 人体实虚态对立统一与中西医新的结合点
- 4 复方红花微乳中利多卡因含量的测定
- 5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 6 薄层扫描法测定肝愈胶囊中苦参碱含量
- 7 舒脊片中白芍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 8 糖化血红蛋白在2型糖尿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
- 9 古代哲学思想与中医临床辨证
- 10 中医诊断学教学体会
- 11 逍遥散新用
- 12 闭合手法整复多功能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0例分析
- 13 手指点穴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临床研究
- 14 浅析《伤寒论》中的寒温并用法及特点
- 15 针灸推拿治疗肩周炎40例疗效观察
- 16 针刺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53例疗效观察
- 17 白英中甾体类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研究
- 18 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临床观察
- 19 NPPB基因在妊娠性高血压患者中的突变情况
- 20 口疮的中医证治源流探析